2001年02月20日

吴文俊袁隆平获殊荣受之无愧

——写在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发之后

本报记者 冯永锋 金振蓉

  在今天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颁发的5个奖项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奖最引人注目。在会场内外,记者和与会者的交谈中,大家都不约而
同地关注这一奖项,这不仅是因为它是首次设立,还由于它由党和国
家最高领导人来颁奖,使与会者深感鼓舞和振奋。

  清华大学的一位获奖代表说,国家的富强离不开科研的支撑,科
研工作者的安心工作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现在,国家给予科技工作
者的荣誉越来越多,授予的方式也越来越隆重,它表明了我们党和政
府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决心,也是对于科技工作者工作和成果的肯定。
这不仅对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有好处,对于在全社会形成尊
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形成鼓励科研的良好社会氛围,也一
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海关总署杨国勋研究员今天是来领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
在颁奖结束后,他说:“国家最高科技奖让自己看到了不足,看到了
科研工作需要长久和坚韧的毅力。”他说,两位科学家获得最高科技
奖,是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的鼓舞。他风趣地说,希望年年都能获得科
技进步奖,这样也许有一天也就能够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吴文俊先生是个不计名利的人,但他对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设立表
示了极大的赞赏。他说:“我个人领这个奖感觉到受之有愧,有很多
人比我杰出,他们更应该获得这个奖。我们国家有很多成就突出的科
技人员,有些人的科研成果影响大,超出了学科范围,甚至超出了科
技本身;有些人的成就是世界性的,他们的成果大大增长了中华民族
的志气;有些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都能不断地取得新的突破,对于
他们来说,某些奖项不足以表达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对于他们成就的
感激之情。对于这样的人,国家应当有一个综合的评定。所以,我理
解国家最高科技奖有终身成就奖的意思。这与一些科技发达国家的奖
项的设立也是接轨的。”

  在采访中,大家对于吴文俊、袁隆平两位院士都深表敬佩。听完
学术报告后,青岛化工学院的一位教授说,两位院士的获奖是受之无
愧的。吴院士已经82岁高龄,袁院士也已经71岁,但他们至今还活跃
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研究的都是国际上的重点或者热点问题,
他们的获奖,体现了科学工作者的价值,也体现了全社会对科技工作
的尊重。

  (本报北京2月19日电)


[时政][要闻][图片新闻][国际][经济社会][教科文卫][理论周刊][军事周刊][专版][法制周刊]

gmdaily@public.bta.net.cn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