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工 作
经 历
- 1940-1945年
先后在育英中学, 培真中学,南洋模范女中,之江大学教书; 期间曾失业半年
- 1946年 年初
到上海临时大学任郑太朴教授 的助手,8月陈省身吸收吴文俊到数学所任助理研究员
- 1947-1949年
攻读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 1947
年完成一项重要拓扑学研究,证明Whitney乘积公式和对偶定理,1948年在Annals
of Math上发表
- 1948年
1947年11月赴法留学在Strassbourg
大学跟随C.Ehresmann学习
- 1948年
开始参加CNRS研究工作 初任Attaché
de recherches, 1951年升为Changé
de Recherches
- 1949年
完成“论球丛空间结构的示性类”的博士论文,论文于1952年单行本发表
- 1949年
去苏黎世访问
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 1949年夏 去巴黎,跟随H.Cartan继续研究拓扑学
- 1950年
与Thom合作发表关于流形上Stiefel-Whitney示性类的论文,后通称为吴类与吴公式
- 1951年8月
回到中国,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授
- 1952年10月
到新建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 1954年 开始非同伦性拓扑不变量的研究,由此引入示嵌类并开展复合形嵌入、浸入与同胚的研究
- 1956年
赴苏联参加全苏第三届数学家大会做Pontrjagin示性类报告,受到好评
- 1956年
随同陈建功、程民德教授访问始同国外学术界恢复联系,陈省身等华裔数学罗马尼亚
- 1956年
随同苏步青教授访问保加利亚
- 1957年
去波兰、东德、法国访问
- 1958年
在巴黎大学讲课系统介绍示嵌类的工作,对于Haefliger等人有很大影响。
- 1958年
“理论联系实际”的运动中,拓扑学研究中断,开始对策论的研究
- 1959年
为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一年级讲微积分
- 1960年9月
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60级学生主教教师,讲授微积分
- 1962年
开始对奇点理论进行研究。对中学生作科普讲座力学在几何中的一些应用, 并由江嘉禾记录成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 1963年
科大60级设立几何拓扑专业,首次在科大开出代数几何学专门化课程, 并由岳景中讲授代数拓扑学
- 1965年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示嵌类理论的英文版,书名A
theory of imbedding, immersion, and isotopy of polytopes in an Euclidean
space
- 1967年
完成“示嵌类理论在布线问题上的应用”
- 1972年
中国开家开始回国讲学。 美国拓扑学家Browder,
Peterson, Spencer等访华,获得他们与其他国外学者如Smale等赠送的资料, 使拓扑研究重新开始
- 1973年
数学所拓扑组开始关于有理同伦论的讨论班,吴文俊开始其I*函子理论的研究
- 1974年
英文示嵌类理论的中文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书名为《可剖形在欧氏空间中的实现问题》,加上布线问题的一个附录
- 1974年
开始对中国数学史感兴趣,进行一系列中国数学史的研究, 并以顾[古]今用的笔名,写成“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一文, 明确推出“近代数学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主要是靠中国[式]的数学,而非希腊[式]的数学, 决定数学历史发展进程的主要是靠中国[式]的数学,而非希腊[式]的数学”, 该文发表于数学学报1975年第18期。
- 1976年末
开始定理机械化证明的研究,于次年春节期间取得成功
- 1977年
首次发表定理的机械化证明的论文,由此开辟全新的方向。
- 1978年
撰写“数学概况及其发展”一文,发表于科学出版社的 《现代科学技术简介》一书,文中提出了脑力劳动机械化,但于刊印时被删去。
- 1978年
发表微分几何定理的机械化证明,在全国自然辩证法讲习会上 提出数学机械化问题
- 1979年
应邀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并访问Rockefeller大学,Columbia大学,Johns Hopkins大学,MIT,Philadelphia大学,Brandlis大学,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 应邀去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参加陈省身退休庆祝会,会上作了I*函子报告。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79年
去长春参加有关计算机与数学的学术会议
- 1979年
10月
关肇直创建系统科学研究所,吴文俊离数学所去系统所,任副所长
- 1979年
秋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开设机器证明的专门化课程
- 1980年
国内开始举办双微会议,在首次会议上做报告“初等几何和微分几何的定理机械化证明”。
- 1981年
秋去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讲学
- 1982年秋~1983年初
访问西德Max-Planck数学研究所,访问法国
- 1983年 去美国Cororado大学,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Chicago大学,Illinois大学,Honston大学访问。
- 1984年
由W.
W. Bledsoe等编辑的《Automated
Theorem Proving:After 25 Years》出版,收入吴文俊的奠基性论文,吴文俊的机械化数学思想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
- 1984年
秋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开设机器证明理论课程
- 1985年
第六届双微会议上报告。
- 1985年10月 组织刘徽数学讨论班,由多位专家介绍数学某些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吕学礼合作撰写通俗著作 《分角线相等的三角形》,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 1986年6月 访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Xerox,
Parc,HP实验室,7月访问美国纽约库朗研究所。访问Texas大学Austin分校计算机科学系。
- 1986年8月 应邀在第2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Recent
Studies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athematics”报告,访问Argonne国家实验室。
- 1986年
通俗文选“吴文俊文集”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 1987年
关于I*-函子的研究总结成Rational
homotopy type, A constructive Study via the theory of the I*-measure 一书,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
- 1987年5月 访问东德,参加莱比锡Eurocal’87会议。
- 1987年7月 访问意大利Catania大学,参加数学自动推理国际会议
- 1987年10月
访问加拿大,参加国际符号与代数计算会议。
- 1988年7月
参加美国Ithaca, Algorithmic Aspect of Geometry and Algebra国际会议,作系统报告。
- 1988年7月 巴黎国际数学和计算机模拟大会,被邀请为一专家小组的召集人,曾组织数人参加,
吴文俊未成行。
- 1988年9月-10月 参加巴黎Thom纪念会。并作报告:A Constructive Theory of
Algebraic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邀请为一专家小组的召集人,曾组织数人参加,
吴文俊未成行。到法国Strassbourg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西德Goettingen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 1988年12月
1985年刘徽数学讨论班的部份报告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书名《现代数学的进展》。
- 1990年3月 到加拿大Montreal大学学术访问。
- 1990年5月 访问苏联,在Dubna参加“物理科学中的计算机代数”国际会议。
- 1990年8月 在香港召开首届亚洲数学大会,做“方程求解与定理求证”报告。
- 1990年8月 成立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
- 1990年
获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 1990年10月 赴美国Los
Angels微分几何暑期学校为陈省身教授祝寿
- 1991年1-2月 到美国Maryland大学系统研究中心访问,并参加“几何与学习工作会议”。到Duke大学学术访问。
- 1991年1月-6月 在南开数学所学术年由吴文俊与胡国定共同主持计算机数学的系列报告,报告由新加坡World
Scientific于1993年出版,书名为Computer
mathematics
- 1991年4月 去Grenoble
参加CDE会议。到巴黎对IHES、巴黎第VII大学、综合工科学校进行学术访问。
- 1992年
赴科威特接受1990年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的颁奖
- 1992年7月
与程民德教授共同主持在北京举行的数学机械化国际会议,会议录由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出版。
- 1992年8月 去奥地利参加AAGR,对RISC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
- 1993年3月 随科学家代表团访问台湾。
- 1993年10月 去南韩庆北大学几何拓扑研究所访问
- 1994年7月 与石赫去威海研究生数学暑期学校主持数学机械化暑期讲习班。
- 1994年8月 参加北京举行的ISSAC国际会议。
- 1994年9月 去香港。王东明将《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
初等几何部分)》译成英文,由Springer出版,英文书名为Mechanical
Theorem Proving in Geometries
- 1995年5月
接受香港城市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 1995年5月
去美国Albuquesque参加计算机代数应用
学术会议
- 1995年8月 参加由中日联合举办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亚洲计算机数学研讨会。
- 1995年12月
去新加坡参加第一届亚洲数学科技会议,作大会报告“几何问题求解及其现实意义”。
- 1996年5月
随陈省身教授去贵阳讲学,三次通俗报告载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48卷3期
- 1996年
“吴文俊文集”的增订本改名为“吴文俊论数学机械化”,仍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 1996年
去香港参加天元基金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 1996年7月 与石赫、刘卓军等在北大主持数学机械化的暑期讲习班。
- 1996年11月
去意大利Trieste参加第三世界科学院大会
- 1996年12月
去台湾参加数学年会
- 1997年6月
去Berkeley参加北美青年数学家学术会议
- 1997年7月
去澳大利亚 Townsville 参加CADE-14国际会议,并领取自动推理的最高奖 Herbrand 奖,访问 Camberra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 1998年8月
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ADG(几何中的自动推理)国际会议
- 1998年8月
参加由中日联合举办在兰洲举行的第三届亚洲计算机数学国际会议
- 1998年8月
与林东岱、张文岭同赴新疆为天元基金作学术报告
- 1998年
将1997年以来关于数学机械化的工作总结成书,书名为Mathematics
Mechanization: Geometry Theorem Proving, Geometry Problem-Solving and
Polynomial Equation-Solving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 1999年10月10-17日
参加在成都举办的<<第一届数学机械化高级研讨班>>
- 1999年10月21日 访问武汉华中理工大学,被授予名誉教授并作了通俗报告<<我是怎样走上数学机械化的道路的>>
- 1999年11月6日 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纪念关肇直先生八十诞辰的学术研讨会。
- 1999年12月15日-20日 去德国访问,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
- 2000年1月10-14日 参加在澳门举行的“数学及其在文明中的作用”国际会议上做题为“A Tentative Comparatives Study of Mathematics in Ancient China and Ancient Greece”的邀请报告。
- 2000年1月14日-18日 参加在香港举行的“数学普及讲座及交流系列研讨会II”,做题为“中国传统数学的特色及其现代意义”的报告。
- 2000年7月18日至7月28日 参加“计算微分代数暑期高级研讨班”并做报告。
- 2000年9月27-28日 参加在瑞士苏伊士ETH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几何推理会议”(ADG‘2000),主讲open session。
- 2000年9月28日-10月6日 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学术交流会,做题为:Global Optimiz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的报告。
- 11月9日-15日 参加在伊朗举办的“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Ghyathal-din Jamshid Kashani-ICGK 2000”国际会议,做题为:“Polynomial Equations-Solving in Ancient China and its Role in Modern Times”的邀请报告。
- 2000年12月18-21日 参加在泰国清迈举行的第四届“亚洲计算机数学研讨会”(ASCM’2000)并在会上做报告。
- 2001年2月19日 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总书记亲自向吴文俊院士与另一位获奖者袁隆平颁奖。
- 2001年2月 访问德国Maxplanck数学研究所
- 2001年3月 在合肥中国科大举办的“有效代数方法高级研讨班”上做报告。
- 2001年9月 中国科协在长春举行2001年学术年会,吴作了大会报告,题为:脑力劳动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
- 2001年9月 在上海现代数学国际会议上作了大会邀请报告,题为:On Algebraic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Algebra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 2001年10月 访问香港城市大学
- 2001年10月 在香港举行第九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上作了大会邀请报告,题为:On Som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Mathematics
- 2001年10月 在深圳高信技术论坛期间,于10月13至14日举行第一届院士论坛上和周光召同志担任主讲。主讲的题目为:数学机械化及其在高科技中的作用。
- 2001年10月 吴文俊在天津南开大学数学所举行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数学”学术报告会上作报告,题目:21世纪的中国数学。
- 2001年 英文著作<<数学机械化>>2001年荣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 2002年6月 在清华为祝贺杨振宁80寿辰而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Frontiers of Science”上作“Some Reflections on the Mechanization of Mental Labor in the Computer Age”
- 2002年8月 国际数学家大会公开演讲,“中国古算与实数系统”
- 2002年9月 应香港凤凰电视台邀请,在清华大学作 " 计算机时代的中国数学 " 的演讲。
- 2003年1月10日 在“数学机械化软件研讨会”上做报告:“计算机时代的脑力劳动机械化与数学机械化”的报告。
- 2003年11月17日 在广东工业大学做报告:“拓扑学到机器证明”.
- 2003年11月19日 在中国智能学会2003全国学术大会、可拓学创立20年庆祝大会、中韩智能系统学术研讨会上作“计算机时代脑力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报告
- 2003年11月27日 在The 1st Asian Symposium on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Systems上作On a Method of Global Optimization报告。
- 2003年11月28日 在中国科学人文论坛上做报告:“计算机时代的东方数学”。
- 2004年5月19-21日 参加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举办的“第六届国际数学机械化研讨会”(IWMM6)。
- 2004年5月24日 在上海复旦大学做报告:“计算机时代的东方数学”
- 2004年11月8-9日 参加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在香山别墅举行的实验室战略发展学术研讨会,作会议总结。
- 2005年7月24日至27日 参加在北京举行的ISSAC’2005,做邀请报告:Finite Kernel Theorem and Applications
- 2005年7月 参加科学史国际会,做报告:On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Number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 2005年9月26日 被聘为中国石油大学(东营)荣誉教授。当天参观了石油大学校史陈列馆与展览馆、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压水射流研究中心和石大科技集团,并出席了“授予吴文俊院士荣誉教授仪式暨学术报告会”;次日接受了山东卫视的专访。
- 2006年4月25日至28日 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和芜湖市进行了考察,参观了安徽工业大学、马钢第一钢轧总厂、安徽华东光电研究所、奇瑞公司等单位,并受聘为安徽工业大学荣誉教授。
- 2006年6月 获得第三届邵逸夫奖数学奖。
RETURN
HOME